龙年十月,中国诗歌新一页猛然被翻开,果然龙腾虎跃,李少君主编的《腾飞协奏曲——新时代新工业诗选》的编辑出版发布,让新诗以新工业诗的形态,与今日生产生活、与主客观世界,搭建出超导性和作用场。先知般自觉扑面入心,后天的神圣通天彻地,诗歌、诗人获得了新能源、新格局:大工业大诗篇,新时空新文本,构造出新工业诗的标高,《诗选》蕴含着新型工业化为牵引的中国式现代化亟需的新文学观、提供出惟有新工业诗方具有的新功能,自发自觉的书写出冶炼之志、天地之律、未来之心、人类之诗。
一、诗选,揭示三大新规律。
一是领先担当。确立了新工业诗,对人类新文明的节点式、原创性的担当和定位。“新工业诗”从概念、到提倡、成选集,仅6年多时间,是一次新诗种的、加速式的自发、自觉、自信、自强,体现了诗刊对文学的领先性、独有性作用。《诗选》,是新时代重要的,具有唯一性、开创性的文化成果。
二是美出哲学。世界主要由赞美和思考组成。新工业诗把人与物的关系,更具体的是“工人与人工”的诗歌关系,发展为“淬炼新文明,教化人造物”的文学观、哲学性和诗功能。
胡金华“那些装置光伏板守着发动机的人儿/是否如千里戈壁滩的放牧人”,时空转化出不同情思。
三是全新探索。在新工业诗中,古今诗歌中没有的都在被尝试,并成果化、超前性的触及开启未来诗意的心智模式。作为诗歌的客体,工业、读者、评论,更能观测出诗歌的价值所在—即新工业诗的价值观:弘扬新工业对新文明的淬炼,揭示新诗歌对人造物的教化。
孙方杰“下班了,月亮刚好从轧钢车间/转移到电炉车间的上方……我似乎听见炉火对着月亮喊/别站那么高”。在工业的科技与人性中,古老与现代是融合出新场景与感动。
二、新工业诗:价值与功能。
诗歌是一个美学过程,必然的产生哲学性。新工业诗,尤为明显强烈。
一是直观解决新问题:人工智能,是物质还是意识?黑灯工厂,物质的规律被人用于物质自身生产,工艺中无形的诗艺在运行。这样一座工厂,就是一首长诗,工业生产和文艺作品很常见。由此引发的优势与担忧,诗歌或许中医药一样可以一展身手:即发展人类的美好精神,又教化人造物,在制造、使用的过程,改变分子式,加入人类感。
张怀帆“老子的青牛倒是不错/但我骑上去会显的太轻……即使我知道已经有了无人驾驶汽车/也不会把自己的身体轻易托付”。表达出对科技普遍的焦虑,这在未来,是工人与人工近乎永恒的彼此担忧。
二是构建人与物新关系:在关乎全人类、全世界的,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新工业诗是对文学的一次哲学反思,似乎在进行第五次工业革命,构建起人与物的新关系,这个“物”涵盖:无限性的太空与微观世界、自然物(含时光)、人造物(尤其是人工智能),特别是“人类性与人造物”之间的新关系:赋予人造物以精神。让心灵与科技之太极一体,唯有诗句。
咏君“与其在办公室发呆,不如到工厂走一走/到工厂去,摸摸堆料场的铁锈”。用工厂,构造出诗、人、物之新关系,带入着一种沉甸甸的意蕴,去释放、去生发。
诗选本中28人的诗句,是下文各模块的光源与远点,它是一个“工人+诗人”,对“工业+诗歌”的毕生“从事+热爱”,工人与人工之间,技术与艺术正万物互联般的用诗行在相互成就。
漆宇勤的《吃煤的人》、《挖掘》、《印制线路板》很有代表性。是啊,当一群工人在写诗,或为一帮工人写诗,顿生的神圣感会照亮每一个看见的有心人。
三是诗意教化人造物:正如《诗选》所蕴含的大气象、真作为:工业滋养了诗歌,诗歌滋润了工业。前者是工业对人的淬炼,后者是人对工业的修正。特别是后者,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这些人造物:大模型、机器人等新事物,有道德感、边界性,诗歌会是一种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之中、之后的引领。
罗鹿鸣的《吊塔之问》,拷问在物、人、心的意象间转化,诗人以诗教化,揭示科技不过是人心在更复杂事物上的投影。
新工业诗另一个读者群可是机器人,作为想象力推动的流传,新工业诗最有可能,成为“教化”机器人的稀缺文化教材。新工业诗会开启“由人及物+让物达人”的双向通路,世界在诗歌中循环起来,不灭、不停,越来越好。
邵悦《井下机器人》似为此假说提供了作品支持:“汇聚了多少矿工的身形……头部没有五官……散发的智能之光”。
三、诗选,诗歌的未来之门。
“生产力+想象力”,生活的高铁有着新工业这诗行的重轨来规则方位、突破速率、抵达美好并继续向前。
新诗,技能与资源的认知、获取和运用,亟需变革,谁都不再满足过去式的新诗——新工业诗就新在:诗歌资源、诗歌文本、诗歌功能。
吴才华“生产力喷涌的岩浆在脚下……我看见大型企业、总部基地/势大力沉的精锐之师……这增长极,舞动沃野千里”。经济社会的诗意盎然着以往很难入诗的概念、事物,难能可贵。
一是揭示科学与心灵的关系,让灵感有科技感。机器人是人吗?大模型有心吗?夸父、悟空、墨子、祝融,皆已是嫦娥之上的飞行器。神话已有科技体魄,诗歌想象力或许比氢能源更清澈。心灵与诗意的化合物,是灵感,诗歌不再深居田园、趴在心里,而要以新物质为载体。田园诗是弥漫,工业诗是汇聚。新工业诗已是天地人的结晶如一粒钻石于掌心,纹理不逊于星际,有科技在握。
梁尔源的《智能黑灯车间》“灵魂与肉体……寻找4.0的光明……时空脱胎换骨的手术室”,以不可见为意象,诗句打破了神秘,形成新的审美光谱,值得提倡的手法与关照。
诗行是可见的社会精神进度条。《诗选》里,新工业诗是大工业在未来的童年,与新工业是双胞胎,红苹果一样。例如送接快递,已是一种普世现象,人人都知道快递正在到哪里,大数据就一定要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心境在哪里,这是文明的公里数,隔着的不是手机端口,而是类似这本诗选里的心力和诗意。
汪峰的《探矿》“光照不到的地方/还有没有未被触及的幸福”,刻画出探矿人与大自然、与日子、与父亲儿子的关系,读之有一种沸腾的痛感在升华。
二是新工业更适合梦想,这更是诗的属性。工人的处境与心性,更有可能成为此后一百年的新型诗人,他们时刻与与理想、浪漫和英雄在一起。壮丽新时代,常识突破老旧,与古人乃至前辈相比,今日常人皆诗人,都似能吟诗飞行,新工业诗,在很长光年里,更像是全体诗人共同的本命之物。
“工业+”,已是一切生产生活新模式,已近乎哲学原理的揭示出未来的本源是工业,新工业诗更在“新工业+”之前与之后,有造物主属性,自带神志、力大无穷。新工业,给每个人以力量,如借助手机,人人用快递参与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供产销”,如果在网购一本诗集,就给产业链加入了诗行。
王二冬的《快递宣言》心路里刻读出整个中国的人性之美、科技之善、社会之好。
诗歌是对钢铁第二次冶炼,给工业加入了对美好的敬重和向往,心境与意境大了很多,是一种把握,实物一样的灵感发扬,神志一样的技术加身,无所不能的豪迈,大道无形更有情,新工业诗所提倡的,是向善的科技创造的真实的美好——让人工智能有是非观、道德感、生命性,即人造物要具有人类文明的属性。物理规律与人类规则、物质光谱与人类光芒,这是新型工业化、新工业诗歌的美美与共、终极目标、必然选择。
这是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宏图大志、铁肩道义,别无他选。经由《诗选》起点化、经典化的每一页都是新境界,每首诗,都在让人间放心安神逐梦。
齐冬平“风声 四季里悠扬欢唱/一块块来自异国的矿石/在风的吹送下/高炉体内欢歌”。他的《距离》之诗,世界因工业之诗而优美的没有距离,人类共同的远景分外明丽。
三是打造出一个新诗种和主流文化新标识。工业主导的今日世界,新工业还只是制造物吗?物质+智能、工人+诗人会诞生什么不同?科学+文学的新工业诗,比科幻更近,合适做新的文化的新标识。新工业诗,在今日之世界上,为人类干成了一件大事,必将关乎每个人。
宁明的《祖国的位置》大有开天辟地之气势,用北斗三号为喻体,展开了一场科技与诗意、天地与想象力的时空塑造。
诗歌这个语言先锋,从来都是最新的思想、最新的生活,所磨砺、冶炼出来的。新工业诗已是未来之前的一微秒和一微米。小为芯片之大,大至物人皆神——诗之法则,文之功效。相信我说的,《诗选》里的每一首诗,在未来都无比珍贵。
李训喜的《数字孪生大坝》一句“在数字的烈焰里浴火重生”,代表了新工业诗的无限可能与过程。
想象力即有来源更有去向,工业场景只能通往壮丽,你要写诗,时代即未来,善用新工业,这一最大现实。工业的技术路线,告诉了你如何突破语言,装备的宏阔精密,给诗歌灌注着气质,起念、词汇、意象、句式、段落、气质,想象力、阅读反映,发现、纠正、赋予丰富人造物的人类性、文化性,乃至宇宙性,“人与物”直达世界的本质和未来。
王学芯的《新工业概念》《蓝调时光》给出了工业与自然的美好轮廓,十分难得的完成着诗意与今日的同构。
终身与诸神,两个词在电脑里同一个拼写法。那么,工人与诗人的两个身份就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一些句子,是为未来而生的,谁有大气运,代表了人类新文明,当然是新工业诗:观照着时间流速、物质生产、人类行为,无一不在变化。涛涛物流中,是诗意,让过载的心情永不与未来崩断。
李长瑜的《数字脚环》颇具象征意味,如影视剧的短诗,住宅天地人物神的科技纠葛中,必然有一个“让众神仰望。也让我/恐惧”的结尾吗?
矿石、铁、月壤,科技、数据、新能都是诗歌的通灵宝玉,新工业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直觉、灵感,逐一被工业抓取,成为实物一样可用加工的诗歌资源,前所未有,是突破、为流传、新积淀,《诗选》,立起了通路和界面。与我同在一个矿山工作很多年的温馨诗歌,不可多得,是中国《厂房里的向日葵》。
翻开《诗选》,时间的三个维度,向新工业诗汇聚,写诗就要有这样的气魄。以新工业诗人,看待传统工业、新型工业,前者是冶炼人的意志,后者是通往人的未来,生产生活生命的美美与共,诗歌啊,触及了世界的本质!
成就新工业的,是科技、是理想,还必须有诗意。《诗选》几百首,是诗歌之外的诗歌,诗人炼的铁——工人写的诗,很不一样的相同着,彼此都更领先。新工业让我们保持未来之心。
2024年11月5日—12月20日
编辑:同一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