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学思辨审视工业文明——《冶工记》简评

作者:易叶叶   2025年02月25日 10:05  中国诗歌网    1083    收藏

f9e0539fc222b2bd625c4a4dde61e268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广阔版图中,工业题材的创作始终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如实记录了时代经济的发展脉络,更深度挖掘了人类生产活动与精神世界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近日,诗人薄暮创作的全新诗集《冶工记》正式面世,为工业题材文学创作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这本诗集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沉的情感笔触,将钢铁锻造的铿锵之声熔铸成优美诗行,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打破了传统工业题材诗歌的刻板表达,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审视工业文明,在主体抒情与工业文明的对话中,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在工业文明的宏大叙事之下,许多作品往往流于表面,对技术进步、生产变革等方面进行浮光掠影式的呈现。而《冶工记》却独树一帜,诗人薄暮打破了常规的写作路径,以深邃的哲学视角深入到工业文明的内核,挖掘其与人类存在、精神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思想盛宴。

在《谁发现了铁》中,薄暮写到:“谁发现了生命中的铁,不再是物质,信仰铁,磷火有金属之声”,短短数语,却蕴含着诗人对工业文明中物质本质的深刻反思。在传统认知里,“铁”不过是一种冰冷的金属,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原料。但在诗人笔下,铁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这意味着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对物质的依赖和探索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我们不再仅仅是利用物质来满足生存需求,而是赋予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磷火”本是自然界中神秘而虚幻的存在,与“金属之声”的搭配,形成了一种超现实的组合,暗示着工业文明在现实与精神、物质与灵魂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模糊了二者的界限。

同时,诗人在这首诗中还深入探讨了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技术理性推动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让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然而,人文精神则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价值、意义和情感的坚守。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二者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薄暮通过诗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复杂的关系,引导读者思考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不让人文精神迷失。

其次,诗人在描述钢铁生产过程时,不仅仅着眼于技术流程的呈现,更关注工人在其中的情感体验、人生追求以及他们与机器、与工业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例如在《谁发现了铁》中诗人说:“是谁最先听见,伸开扭曲的手指”,这句诗中的 “扭曲的手指” 既可以象征着工人长期从事钢铁生产工作而变形的手指,也可以理解为工人在操作机器、与工业环境互动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一种呈现。它暗示了工人与机器、工业环境之间紧密而又略带艰难的联系。工人在操作机器时,手指的扭曲是为了适应机器的节奏和工作的需要,这是一种长期磨合的结果,体现了他们与机器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诗中 “谁发现了生命中的铁 ,不再是物质,信仰铁,磷火有金属之声”,这里将对铁的发现与信仰联系起来,暗示着工人将钢铁生产视为一种信仰。钢铁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工作的对象,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工人在钢铁生产中,如同追寻信仰一般,不断探索和努力,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再如《一块矿石的心境》中的“风在其间穿梭,薄而尖锐”“让一块矿石想到旷野,想到山谷”,作品通过“风”这一元素,将工业生产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让矿石有了对旷野和山谷的联想,也暗示着工人在工业环境中,内心依然有着对自然、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工人与工业生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存在内心矛盾的微妙关系。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使得诗歌跳出了单纯对工业生产的表面描写,上升到对工业文明本质的深度思考。

从时代映射的角度来看,《冶工记》又通过“小叙事”折射大时代。诗人通过对具象化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编织成中国工业崛起的集体记忆。每一个钢铁工人都是工业文明发展中的微小个体,但他们的经历、奋斗与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工业崛起的宏大历史。例如《冶铁者》中“如果我仍是一位老师/在乡村学校,每天打磨/一颗颗顽石,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矿藏”,诗人将自己曾经作为老师的经历与现在作为冶铁者的身份进行对比,“如今在一座钢铁工厂/每天面对矿石焦炭、高炉转炉/把铁从亿万年的黑洞中叫醒”,通过这种个人身份的转变,展现出从教育领域到工业领域的跨度,也暗示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用最烈的火、最重的力、最细的心/让它们耐磨、耐候、耐腐蚀”,体现了钢铁工人在工作中的专注和敬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铁矿石打造成各种优质的钢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却穷尽一生,没有克服排异性/一看到铁流呼啸而过/热血沸腾”,则表达了诗人对钢铁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即使面临困难,依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种个体的情感和追求,正是中国工业崛起过程中无数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共同推动了中国工业的不断进步。诗人通过这些个体故事,反映出不同时代工业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工业文明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工业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人们对于工业文明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冶工记》这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工业文明的文学视角,让我们在欣赏诗歌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对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技术与人文、个体与时代的交织中,探寻工业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


易叶叶,女,现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4级硕士研究生,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桃花源》、中国诗歌网等发表评论文章。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双基时代文学本真性的哲学探析
  8.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9.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E组)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