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的诗性重构——读程学源的《紫荆花开别样红》

作者:于爱成   2025年04月25日 10:00  文艺报    660    收藏

程学源早期的诗歌创作,向来以对个体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与生活哲理的深度挖掘,在广东诗坛乃至更广阔的文学领域收获赞誉,历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奖项。而在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来临前夕,他与关飞、晓籁、林晓东共同创作的千行政治抒情诗《百年期待》,被评论界誉为国内诗坛一首重要的香港主题长诗,认为其呈现了“总体性视野中诗人的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也是新时期以来深圳长篇政治抒情诗的收获”。

程学源的政治抒情诗《紫荆花开别样红》承《百年期待》余韵,以香港回归为叙事原点,在历史纵深与诗性想象的张力中,兼具史诗品格与抒情特质,既是对特定历史时刻的文学回应,也是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诗性解析。诗人通过意象系统的创新编织、时空结构的精密设计以及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将个体情感升华为集体记忆,使诗歌超越单一抒情维度,成为民族精神觉醒的审美见证。

诗歌开篇即以冷峻的历史回溯奠定叙事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指涉,将殖民记忆具象化为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创伤。诗人以“浮萍下的水/依然汹涌”的隐喻,暗示历史暗流的持续性,同时通过“时针嘀嗒踩着历史拍子”的节奏化处理,将线性时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时空意象。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平面化倾向,更通过“擦净血迹”“托起腾飞之翼”等极具张力的语言,完成从历史屈辱到精神觉醒的叙事转向。香港回归在此被赋予双重意义:既是百年殖民史的终结符,亦是民族复兴进程的起始点。当诗人以“1997/我们为这个数字自豪”的直白宣告激发集体共鸣时,“亿万心海彩旗飞舞”的视觉化铺陈,则将抽象的民族自信转化为可触的诗性现实。这种从微观情感到宏观叙事的升华,既展现诗人创作视野的突破,也使诗歌成为时代精神的审美容器。

意象系统的建构彰显诗人对政治诗学的深刻思考。长江、黄河作为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既承载“奔腾气魄”的原始力量,又通过“不改肤色”的身份隐喻,将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认同的符号。在“长江扬起波涛”“黄河以奔腾的气魄”等表述中,河流的物理属性被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具象表征,其流淌的轨迹暗合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崛起的命运曲线。紫荆花的意象转化尤为精妙:从自然植物到政治符号的诗性跃迁中,“开在每个港人的骄傲里”的拟人化处理,既呼应官方话语的象征体系,又通过“满眼紫荆”的视觉叠加赋予其超越性的文化生命力。维多利亚港、太平山等地标意象的嵌入,则在空间维度上构建起香港从殖民伤痕到回归新生的历史轨迹。这种意象编码策略在保持价值导向的同时,通过隐喻的开放性为诗歌注入多义性,在官方话语与诗性话语之间建立起微妙的平衡。

诗歌的时空结构设计体现出史诗性追求与现代性反思的辩证统一。表面遵循“历史回溯—回归庆典—未来展望”的线性逻辑,实则通过“朝阳分娩”的诞生意象与“三角帆吟唱未来”的开放性结尾,形成螺旋上升的时空。殖民记忆的蒙太奇式闪回与回归盛典的狂欢场景并置,在“时针嘀嗒”的节奏中交织成复调叙事:既有“祖先亡灵”穿越历史隧道的低沉吟叹,又激荡着“亿万欢歌”的时代强音。这种声部交织不仅突破单一颂歌模式,更在历史纵深与现实图景的对话中,揭示出民族精神承续的深层逻辑。

在诗学传统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层面,程学源展现出创造性转化的自觉。黄河、长城等传统符号经由现代编码获得新生:“太阳终于笑了”的拟人化改写,既承袭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又通过光意象的变形注入当代政治语境的新内涵;对偶句式的解构与重组,将骈文传统转化为辩证的历史观照,如“历史的隧道口/以它永恒的光芒/将明天照亮”中,隧道意象的幽闭感与光芒的穿透性形成张力,暗示历史记忆对未来的照亮作用。诗人对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理论的化用颇具创见,“历史隧道”的隐喻将抽象时间具象为可感知的空间意象。但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技巧移植,而是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选择性吸收——当现代主义的碎片化叙事可能导向虚无时,诗人始终以民族复兴为价值锚点,体现出儒家“文以载道”传统与五四以降现当代文学主流传统的双重影响。这种创作立场使诗歌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始终与现实语境保持紧密对话。

诗歌的语言策略同样值得关注。在“盼着回归的香江/披着不可阻挡的风采/奋步向前”等段落中,动词“披”“奋步”的精准选用,赋予香港拟人化的动态形象,使回归进程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史诗气魄。而“洗净身上的污垢”的净化隐喻,则将政治仪式转化为精神洗礼的诗学事件。诗人巧妙调和古典诗词的凝练与现代诗的散文化倾向:如“时针嘀嗒踩着拍子”既暗合传统对仗韵律,又以自由句式打破形式束缚;“蓝眼睛与黑眼睛”的并置在音节上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内容上则构成文化对话的象征。这种语言实验既保持抒情强度,又为政治话语注入诗意弹性,展现出诗人驾驭重大题材的艺术功力。

作为当代政治抒情诗的重要实践,《紫荆花开别样红》的启示意义是多方面的。程学源通过意象系统的符号重写、复调叙事的结构实验、传统资源的现代转译,以宏阔的视野、强烈的情感和创新的语言,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创作在民族叙事与现代性的融合方面提供了新的探寻——在解构与重建、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完成了民族精神的诗性重构,并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下,为重大历史题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作协监事长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双基时代文学本真性的哲学探析
  8.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9.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E组)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