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倚云,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海淀。工学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航天宇航技术、人工智能、工程可靠性。
乾陵无字碑
傲立乾坤广宇低,孤魂独自伴星移。
女皇霸业知音懂,懒向凡夫半字题。
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有贺
探寻百日入云孤,首摄神奇新陆图。
星际往来非梦境,太空行走见通途。
可能原野生田谷,也许流光隐彩珠。
屈子无劳仰头问,高科今与古时殊。
鹧鸪天•上载新生
抛却形骸剩本真,死生穿越续前尘。情如盘古千秋石,思若晴空万里云。
元宇宙,旧精神,实虚交互是灵魂。殷勤数码频传递,影像心声世世存。
乘机有感
天风伴我行,眉月邀君饮。
闲卧白云边,星河作衾枕。
承担天问一号部分项目感赋
岁月储心智,今朝未许缄。
天关开雾锁,云海试风帆。
强霸休夸口,神州岂畏谗。
火星情最近,我预致书函。
雪
断无悲悯意,更乏是非心。
长使乾坤暗,高遮日月阴。
傍梅求暖色,敲石待清音。
驴背灞桥句,可听贫士吟?
机器人触觉识别实验致谢盲人志愿者
苍天从未设盲区,休说聪明休说愚。
无色彩时通智慧,有心境处感欢愉。
浮华删却周遭静,浅薄终教万象虚。
我与诸君共探索,前程何惧路崎岖。
过伯乐庙感赋
千里良驹多匹俦,何须伯乐赐青眸。
莫言尘外才无用,总厌人间战未休。
地掩真金精尚在,天生散木性长留。
当年不遇君王策,碧野狂奔得自由。
临江仙·读宇宙终级理论感赋
相遇时空隧道,心期远近无猜。纠缠量子巧安排,灵犀通万里,真爱破尘霾。
一路高低休问,千秋生死同怀。此身托世只形骸,形骸期变换,魂魄续将来。
临江仙·题夫君为我摄荷图
许怕秋来遭雨打,殷勤摄取芳魂。花容人影两无尘。风中涵静气,柳下见精神。
应是苦心修几世,方经教授珍存。千年不改旧时真。深藏情与爱,都在碧荷根。
“头条诗人”总第1125期,“中国诗歌网”原创版第10期
韩倚云的诗词创作,在古典诗意的深厚根基上,大胆融入了现代科技与哲思的锋芒,形成了一种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精神的独特风格。
其一,科技赋新韵,古典意象焕发时代华彩。她将古老诗情引入崭新领域,航天科技、元宇宙、机器人等前沿主题,经由古典语汇点化,竟毫无生硬之感。《天问一号》中“屈子无劳仰头问,高科今与古时殊”,巧妙连接屈原的千年天问与当代航天成就,赋予科技探索以深沉人文情怀。《上载新生》更以“情如盘古千秋石,思若晴空万里云”的宏大意象,将“元宇宙”中生命数据的永恒存在,提升至宇宙创生般的高度。科技意象与古典意境在她的笔下浑然一体,焕发异彩。
其二,哲思蕴深境,传统题材透射现代精神。其作品常在传统题材中注入独立审视与深刻反思。《乾陵无字碑》一反寻常咏叹,以“女皇霸业知音懂,懒向凡夫半字题”之句,尽显睥睨庸常的孤傲与自信。《过伯乐庙感赋》中质疑“千里良驹多匹俦,何须伯乐赐青眸”,推崇“碧野狂奔得自由”的生命本真状态,彰显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传统题材由此承载了现代人格精神的觉醒。
其三,宇宙意识与精微体悟交织。其笔触既能在浩瀚时空维度上驰骋,如《临江仙·读宇宙终极理论》将“纠缠量子”与“灵犀真爱”并置,以科学理论隐喻穿越时空的情感联结;又能敏锐捕捉细微情致,《题夫君为我摄荷图》中“深藏情与爱,都在碧荷根”,将深沉情意凝结于荷根意象,举重若轻。宏阔与幽微在她诗中构成张力,拓展了古典诗词的表现疆域。
韩倚云的诗词,如一座沟通古今的虹桥,使传统格律成为承载现代精神与科技哲思的鲜活容器。她以古典之瓶盛时代新酿,其笔下的宇宙星海、数字灵魂、独立精神,为旧体诗注入了强劲而深远的生命力,开辟了崭新的审美疆域。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