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帅 笔名郑安,2000年生,山西运城人,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辞赋》《长安》《青少年导刊》等。曾获第二届南方诗歌节奖,全国创新教育成果高校组一等奖等奖项,著有《郑安诗词选》集。
青年诗词十佳诗人第十期晋级诗人——郑泽帅
编者按:
2025年8月6日,中国诗歌网诗路三人行栏目直播了青年诗词十佳诗人第十期的评选。此次评选邀请了邵红霞为评委,参加直播的三位诗人是郑泽帅、兰静、孙宁。经过评选,最终郑泽帅晋级。
透过郑泽帅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的细腻,作品中能够捕捉到最细微的诗意,再辅以想象空灵的创作特色,让他的作品别具一格。
名家点评:
语如细雨,情似微风。好与物邻,得趣颇多。
——吕品
郑泽帅的诗词非常注重意象的构建,质朴而清晰的画面感,带出一种纯净而童真的韵味。他特别喜欢使用名词,并且能用精到的形容词给名词提鲜,飘溢出诗词应有的古意。读他的诗词,需要脑补字里行间的完整画面,精神沉浸徜徉其中,去感受作者温润、细腻、柔和、多情的内心。在美学上,他可能更接近于日本的物哀和侘寂,烟是浮的、心是空的、藤是枯的、墙是断的、灯是寒的,个人觉得还是偏消极了。说明内心还是有深层的期待,却又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其实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把一切都看成是起点,那么无论怎么走,都是前进,都是惊喜,都是美好。另外,郑泽帅的诗词还少了一些点睛的理性力量,使得其普遍共鸣性稍弱,跟经典还存在一层薄纱的距离。
——李衔夏
郑泽帅是2020年《中华辞赋》微征诗的获奖者,有一定创作基础,其作品善于描写、长于炼字、有气脉、有意趣。以《过古人旧宅》为例,即是“旧宅”,应已荒废,第一二句确如此交代,苔藓、枯藤、断垣,都是作者遴选的典型意象;然而园中仍有生气,是伴春而发的红杏,却与无人秋千共处黄昏,更衬托出旧宅的荒寂。可见作者描写之力。再以《武陵途中晓望》为例,树为“杂树”,无人剪裁,所以丛生杂干;烟为“浮烟”,是山秀之态;最点睛之笔在于“青”字,形容词用如动词,陡添新意。古人作文多词类活用,作诗则少见,然一旦采用此法,便夺人眼眸。如“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名词用如动词;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形容词用如动词。
《典论•论文》曰:“文以气为主。”能否得自然之气,得天地之助,是一位诗词创作者是否步入高级阶段的重要区分标志。《枕上闻新雨偶得》显示,郑泽帅已然气脉畅通,运笔游弋自如。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病后修养中的空旷感,这种细微的感情色彩如何描绘出来呢?作者第一句交代背景,第二句绘声,第三句绘色,第四句把所有元素置入到万籁之中。袁枚主张作诗要“独抒性灵”,一位诗人应该拥有从生活中发现意趣的感知力。以《忆院中晒被》为例,视角是尿床这件少年囧事,作者把“地图”比作“画月”,又比作“云”,最妙的是,他不肯承认,托词这是夜雨打湿。颇有胡令能《小儿垂钓》之趣味。总之,郑泽帅的诗作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可惜所提供的诗作均为七言绝句,未能体现其在宏观布局和对仗方面的功底。
——安洪波
投稿作品五首:
武陵途中晓望
武陵何必问归津,杂树浮烟隔岸春。
犹望山阴和霁色,数峰青到水云身。
段维点评: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武陵旅途所见,将历史记忆与现实风光对接,神韵尽显。
小园杂咏
小园香满绿嫣红,蝶舞群芳总恨风。
唯有杨花轻似雪,心缘无系任凌空。
段维点评:
咏物而不粘连物象。一二句借他物做铺垫,三四句尽展想象,且不乏寄托,殊为难得。
忆院中晒被
晾竿横架晓光开,画月无心被上裁。
童小羞将云处指,却言昨夜雨偷来。
段维点评:
第二句初读不甚理解其意,询问后方知指的是儿时尿床之趣事。如果题目改为“忆儿时尿床晒被”,就不会导致所谓的“隔”了。明白了作者题意,此诗还是小有趣味的。
过故人旧宅
院寂苔生独掩门,枯藤依绕断墙存。
故园红杏春知发,却伴秋千度晚昏。
段维点评:
可能是故人宅地空寂无人吧,故而借红杏“却伴秋千度晚昏”来加强作者的孤另和失落感,三四句可与刘方平的《春怨》之“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参照来读。
枕上闻新雨偶得
寒灯病枕欲眠轻,窗下闻虫近细鸣。
雨过门前春麦绿,夜深犹送涨溪声。
段维点评:
依旧走的是“神韵”一格,“雨过门前春麦绿,夜深犹送涨溪声”真是好句子、好意境!只是时代性稍弱,这也是“神韵说”历来被人诟病的原因罢。
另附五首作品:
观铜山梨园无人机授粉
轻翼穿园未扰尘,晴光遍洒不辞辛。
何劳蜂使传花信,自把春情密密匀。
观上博古画有怀
青浦渔归蓑影斜,船空未碍载烟霞。
莫愁醉卧沙汀处,一任芦花作帐纱。
夜读《鲁迅文集》
千山卷絮掩孤踪,寒袄添风透几重。
深径寻来传远吠,一灯如豆破朦胧。
注:尾句化用鲁迅诗句 残灯如豆月明时
初夏过山斋即作
云壑深鸣出落泉,乘凉轩坐傍溪前。
竹林泼翠晴岚下,好待连山响杜鹃。
爷墓
丛山荆棘步难移,长寂槐阴卧此陂。
纵目盐池三十里,细含酸枣百千枝。
炊烟好认门前巷,魂气应归院里时。
待得南滩春杏放,莺迁坟树欲先知。
编辑:邢建建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